第十五章 镇墓神兽

宣统二年,西元1910年,初秋。

西陵永宁山的万株松柏背后,太行山脉层层叠叠色彩渐变。满山秋光,赏心悦目。光绪帝镇墓兽的制造,已到第三个环节。征得陵墓监督的特批,秦海关带独子上山,寻找最重要的原材料。

山上有狼,或许还有盗匪。父子俩都背上猎枪,挂着腰刀,鞋帮里插着匕首。秦海关先教会儿子使用这些武器,猎枪是前装滑膛的鸟枪,打仗早就被淘汰了,但吓唬熊瞎子还行。上山第一天,秦北洋亲手用猎枪射杀了一只兔子。他们在山间点起篝火,将兔子烤着吃了,虽无盐巴等作料,却是到西陵以后,最大快朵颐的一餐。

秦海关告诉儿子,选择石料绝不能懈怠,稍有不慎,便可能闹出人命。好看的石头未必好用,更得看硬度与纹理,全凭经验,许多人干一辈子也未真正入门。再说石料大小,原始状态往往有几千几万斤重,必须一分为二,再分成四,以此类推粗加工,否则无法运输。他指着路上的石头,说明每一种的特性及用途。太行山盛产上等石材,明清皇家御用的房山汉白玉就来自其余脉。

这一路崎岖险峻,爬上半山腰的悬崖俯瞰,数座皇帝宝顶竟变成了几个小不点。秦北洋寻思这些君主在世时的威风——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,但与亘古不变的苍茫天地相比,不过是春生秋落的叶子。

在深山中寻觅七天,转过一道山梁,进入幽深的峡谷,这里藏着湍急的山涧。秦北洋脱了衣服,跳进去洗澡,泉水冰凉彻骨。他在陵墓地宫里待久了,不畏寒冷,反而觉得痛快。冲洗完上来,十岁男孩光着膀子,躺在一块大岩石上晒太阳,忽觉后背心发慌,有股热流,自地下升腾而起,跟地宫金井异曲同工。

秦海关将儿子从岩石上拽下,观察此处地势,但见一道山脊,蜿蜒曲折到此,径直没入大岩石下,双手击掌:“这不是龙脉吗?”

“我们所要寻找的镇墓兽材料就在此处?”

“凡帝王陵墓,左近必有龙脉。凡有龙脉,多有灵石。”老秦把后背心贴在岩石上,顿感心跳加快,气血脉搏异常,“灵石能吸收天地之气,将之储藏于石体之内,又能在一定条件下散发,我们现在感受到的,就是灵石的力量。对挑选石材来说,灵石相当于人体的心脏。”

“镇墓兽的心脏?”

秦海关不置可否,他在岩石底下仔细敲打,发现一个天然石缝。父子两人用工具挖掘半日,开了道可容一人进出的口子。一阵腐臭之气,扑面而来。老秦让儿子守在外面,他缩起高大的身子,艰难钻入地缝。隔了好久,父亲没任何动静,秦北洋等得心焦。他也仔细查看了一下所谓“龙脉”,并不觉有何特别之处。

“爹爹!爹爹!”

眼见得天要黑了,秦北洋先将两把猎枪、弯刀和各种工具,先行塞入石头缝隙,随后如泥鳅般钻进去。

这是个山洞。点上火烛,他不忘背上武器和工具,小心翼翼往里走。那股强烈的气流,无声无息注入体内,让人燥热不安。前头越发狭窄,地上许多碎石,应是父亲路过的痕迹。

尽头有个深深的地窝子,他见到父亲跪在地上磕头。而在石壁角落,躺着一具残破的骷髅。

秦海关诧异地回头:“北洋,你怎么进来了?”

“这是何人?”

“你看石壁上的刻字。”

秦北洋用火烛照明一看,刻着几行小字,一一念出——

余奉旨造陵,制镇墓兽,觅灵石至此,困于此穴,力竭不得脱,待毙矣。后世若见,可取灵石,葬余于此。万历十五年三月十日将作少府秦拓山

“这位秦拓山,莫不是,我们秦氏工匠的祖先?”

“不错。”秦海关拽着儿子一起跪下,“我在家谱中看到过这位祖宗的名讳,记载有拓山公为建明朝万历帝的定陵,寻找镇墓兽之灵石,失踪于太行山,只能由嫡子代为完成父业。北洋,你就是他的第十代直系后裔,快点磕头!”

秦北洋稀里糊涂磕了三个头:“三百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秦拓山,上山来寻找灵石,不幸被困在这个山洞,临死前刻下了这段文字。最后这个将作少府又是什么?”

“那是管理陵墓营造的衙门,我们家族世代在此衙门服役,到了本朝一并归入内务府。”

“爹爹,我现在关心的是,灵石何在?”

“你看!”

秦海关搬开祖先的头盖骨,露出一块半藏在地下的岩石。此石颇为怪异,整体棕黑色,宛如一块硕大的沥青,布满不规则的条痕,半金属暗淡光泽。露出地面部分,有贝壳状断口,结成许多细密的葡萄形状。秦北洋用工具轻轻敲打,发觉其硬度很高,多半是金属成分。忽然,他感觉手腕发麻,似有万道强光穿过,接连后退几大步。

“爹爹,这灵石虽灵,但我们肉体凡胎,恐怕难以接近啊!”

“我们的祖先拓山公,为了寻找此石,化作了枯骨,我辈岂可贪生怕死?”

老秦用力凿下一小块灵石,简单称重约有五斤分量,小心地用毛毯包裹起来。

“只要这么一小块吗?”

“嗯,灵石的威力强大,三五斤就足够用了。若将整块石头开采下山,恐怕半路上我们就要丧命。北洋,你已知晓灵石方位,将来若再造新的镇墓兽,即可到此开采。切记不要贪心,免得害了自己。”

父子俩搬来几十块石头,给祖先的骨骸垒了座小坟冢,再次跪拜告辞。

秦海关不让儿子靠近灵石,让他先走,自己跟在后面,小心地捧着石头。爬出石缝,天已黑了。两人不敢摸黑下山,便在山涧边点火,轮流拿着猎枪站岗度过一夜。

次日,回到西陵工地,秦海关将灵石送入地宫。这仅是选材第一步。秦氏家族制作的镇墓兽,由三部分组成:一是核心的灵石;二是其他石材,如汉白玉、五彩石,以及最常见的花岗岩,尤其需要一块上等的天然磁石;三是金属材料,通常是青铜,少数用到上乘的百炼钢,日本倭刀常用此锻成。

陵墓监督命人将石材运至地宫。青铜器则根据设计图纸,在陵墓地面现场铸造。镇墓兽要在地下守护墓主人万年,原材料都必须是不朽之物,青铜器虽然沉重,但铁器入土即锈蚀败坏,唯青铜可越三千年而完整,只是出土后表面有一层青色铜锈。

秦北洋不解地问:“爹爹,我们家祖业不是石匠吗,如何铸造青铜也拿手?”

“铸造青铜是我们秦氏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艺。青铜,乃是红铜与锡的合金,在中国源远流长,只是后世铁器普及以后,青铜因为昂贵笨重而渐渐稀少,但从未断绝过。”

在秦海关的指挥下,铸造厂搭建完毕,动用上百名工人,堆起一个土窑,堆聚大量的铜、锡原料以及薪柴。商周以来,青铜器铸造有两种方法,一是块范法,二是失蜡法。前者简便而更常见,但要铸造复杂的物件和纹饰,显然失蜡法更好。许多大鼎、彝、印玺、乐钟还有后世的佛像,都用失蜡法铸造。

按照光绪帝镇墓兽的设计图纸,秦海关先用蜂蜡雕出两条射手胳膊,上臂、下臂以及手肘,全部分开制作。接着是四条兽腿,同样分成好几截:大腿、小腿、膝关节、爪子、躯干。还有身体其他各部分,最后是射手头颅。整个雕刻过程,因为用蜡,费时并不太长,秦北洋全程参与,一个月即完工。有的部件非常精细,比如缠绕状的足、纽,镂空的三维立体花纹,等等。

第二步,在蜂蜡表面涂抹厚黏土,数日后晾干放入窑中火烧。蜂蜡遇热则化,融为液体流出,剩下烧硬的黏土外壳。第三步,将烧化的青铜溶液填满黏土外壳,等到凝固冷却,只消敲碎黏土外壳,便可取出与模型一致的青铜器。

以上部件,都是分批铸造,犹如被大卸八块的人体残肢。除了秦氏父子,包括陵墓监督在内,无人能看透镇墓兽的真实模样。看着自己亲手设计铸造的青铜器,金光闪闪地摆在太阳下,秦北洋兴奋异常。

所有原材料运入地下,接下来是第四宫:拼接塑形。

这一部分最为复杂精细,父子俩点起火把,将地宫照得如同白昼。他们将各个青铜部件组装成型。心脏位置,塞入那块神秘的灵石,外有青铜加石板保护,犹如古时盔甲的护心镜。那块天然磁石,则要安放在头部的位置,这将为镇墓兽指引方向。

搭好了心脏与骨骼血肉,还缺少神经与韧带。从深秋到寒冬,秦海关手把手教儿子,在各个重要点埋入传动装置,用去数百个齿轮、弹簧、滑片、螺丝、铆钉……

秦北洋在德国学校读书时,学过简单的机械原理,对此叹为观止:“原来,传说中古墓里的暗器机关,就是这个啊!我们家的老祖宗太了不起了!”

“齿轮只是一些小技巧,最重要的是这摆轮游丝,通过上紧的发条提供原动力。”

秦海关在镇墓兽的背后安了个开关,可以给这台机器上紧发条。

“就跟瑞士钟表一样的道理,太精巧了!”秦北洋转念又想,“爹爹,瑞士表得要人来上发条,这在古墓之中,难道让墓主人的灵魂来上发条吗?”

“最接近镇墓兽机械原理的,就是洋人进贡的大型钟表,不但走时准确,还能自动演绎欧罗巴的湖光山色、花鸟虫鱼,真个是奇技淫巧。康熙、乾隆等大帝都酷爱钟表,紫禁城里藏了无数来自瑞士的珍宝。我因有制造镇墓兽的一技之长,也常被差遣来修理钟表与八音盒。”

“西洋钟表,每上一次发条可走数月。但盗墓贼不可能天天入侵地宫。我懂了。”

老秦对于儿子的反应很满意:“所以,镇墓兽大多在休眠状态,无须耗费任何动力。我们只要在地宫关闭前,最后一次上紧发条,将动能储藏在镇墓兽体内,便能保存千年。若有外力入侵,便会触发开关。片刻之间,镇墓兽就能消灭邪祟,又恢复休眠,周而复始。真正消耗的力道,不在于年月之长短,而在于其自重。分量越沉,自然消耗越大,对工匠的考验就越艰巨。”

“对啊,钟表里的秒针才多少分量,我们这镇墓兽又是青铜器又是石头,这点发条提供的动力够吗?”

“远远不够,因此,才需要镇墓兽的心脏,也就是灵石,用来储藏和放大这股力量。”

秦海关说罢,用力转动镇墓兽背后的发条开关。

光绪帝的镇墓兽内部,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。秦北洋把耳朵贴在镇墓兽的后背,清晰地听到齿轮的转动,又像心跳和血液的流动、烈火燃烧时的噼啪作响,更像蒸汽机火车的活塞运动。

镇墓兽,动了……